(本网讯 记者张娜)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,在我国已经存在了上千年。端午节的由来有哪几种说法?除了扒龙舟、吃粽子,还有哪些习俗?下面,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。
端午节不只叫“端午”
据统计,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,达二十多个,如有龙舟节、重午节、端阳节、端五节、重五节等等。
端午节各地习俗不同
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,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。早在7000年前,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,并加上木桨划舟。
端午食粽的风俗,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,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、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,而且流传到朝鲜、日本及东南亚等国。
除了扒龙舟、吃粽子,端午节各地还有挂钟馗像、挂艾草、佩香囊、饮雄黄酒等众多习俗。
端午美食不只粽子
粽子由来久远,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。舌尖上的端午可不只有粽子这一种美食,端午时节,江汉平原地区喜食黄鳝、吉林延边地区吃打糕、江西南昌地区要煮茶叶蛋,美食众多,但都寄予了人们迎祥纳福、辟邪除灾的心愿。
中国端午节成功申遗
端午节与春节、清明节、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。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,2006年5月,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;自2008年起,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。2009年9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,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