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 23:07:59
京东新城欢迎大家投稿来信,邮箱(dcxmt2018@163.com)

关注微信

扫码关注
发布投稿
欢迎大家投稿来信
河北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澎湃——写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举办之际
来源:京东新城(转载需注明出处) 日期:2025/10/17  点击:31
责任编辑:刘冠英  


1.JPG

10月16日,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展区,工作人员在布置展览。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

 

数字之光闪耀滹沱河畔。10月17日至19日,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石家庄举办。河北着力打造精彩纷呈的数字盛宴,向世界递出一张闪亮名片。

 

数字经济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。2019年10月11日,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石家庄开幕,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致信祝贺,为河北发展数字经济指明了前进方向,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
 

牢记总书记嘱托,充分发挥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平台优势,河北省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、产业数字化,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,加快建设数据驱动、智能融合的数字河北。行走燕赵大地,数字经济浪潮不断涌流,成为赋能河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。

 

强基础,算力规模全国领先

 

算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,是数字时代的核心竞争力。

 

全国第一!今年8月,在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发布的《2025综合算力指数》显示,河北省综合算力指数连续2年排名全国第一;城市算力分指数排名中,廊坊市、张家口市继续保持全国第一、第二。

 

河北算力产业的崛起,并非偶然。

 

轻点鼠标,计算指令由北京发出,经光纤传输至廊坊处理并返回结果,全链路时延不超过3毫秒!

 

怎么做到的?靠强大的智能算力支撑。

 

抢抓北京算力外溢机遇,廊坊凭借毗邻京津的独特区位优势、稳定的要素保障,以及直连北京的低延时网络和高通量带宽,在全省率先布局数据中心建设。目前已投运数据中心项目36个,标准机柜达46.27万架,产业呈现出显著的集聚和链式发展态势。

 

2024年,石家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投运;今年2月,邢台太行智算中心投运;今年3月,润泽(廊坊)国际信息港B区新型智算中心项目开工。河北的“超级机房”与首都的“最强大脑”协同运转。环京周边,智能算力集群蓬勃崛起。

 

算力运转靠什么?在张家口,坝上的风“刮”来绿电,送至智算中心,支撑海量数据的处理与运算。绿电直供,每千瓦时电可降低成本约20%。

 

“园区是环京区域最大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碳中和示范项目,目前绿电使用比例已超50%。”合盈数据怀来区域总经理吕志勇说,园区已建成投运IT容量700兆瓦。他们在张家口建设了多个新能源电站,待全部装机并网后,年发电量可以支撑园区一年的用电量。

 

作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,张家口风光资源富集,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4300万千瓦。绿色电力与绿色算力齐头并进。目前张家口已建成和投运数据中心项目48个,承载全国80%互联网头部企业的算力需求,算力企业使用绿电比例超过30%。大规模绿电应用让落户的大数据企业有效降低了成本。

 

以创新构筑竞争新优势,河北算力已成为一张闪亮名片。《2025综合算力指数》显示,河北省算力分指数远高于其他省份,在用标准机架数、在建标准机架数、智算规模均居全国第一。河北省在用智算规模超过110EFLOPS(EFLOPS是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),全国占比约14.8%。

 

先进算力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延伸。6月28日,河北省上线全国首个算力监测调度运营平台。目前,该平台已向全省算力中心征集2450P算力资源,可同时满足上百家企业的算力需求。

 

优生态,数字产业化动能强劲

 

算力奔涌,为数字产业化提供澎湃动能,河北数字产业聚链成势。

 

10月15日,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。数派(廊坊)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内,工程师们正在调试一款地质灾害预警大模型。

 

自今年3月运营以来,这家专注于大模型开发应用的人工智能企业,已完成新奥核聚变大模型等8个行业模型应用场景,预计今年产值近千万元。“我们选择落户廊坊,正是因为这里具备强大的智能算力供给和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优势。”公司总经理张文武说。

 

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,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、生活、学习方式。面对扑面而来的人工智能新浪潮,如何筑牢河北省人工智能发展优势,助力人工智能不断成长?

 

依托数据存储和算力优势,河北省积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,大力引进互联网、大模型、大数据头部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,构筑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展态势,努力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。

 

数据是人工智能的燃料。河北省以场景化应用激发数据价值,加快把数据资源变为优质资产,积极引进落地大数据产业上下游企业,初步形成了“数据存储+算力调度+装备制造+应用服务”全产业链条。

 

2024年,全省大数据产业收入同比增长65.7%,增速居全国第一位;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,其中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7.4%,增速连续12个月位居全国第一。

 

人工智能开启数字经济新时代,激发数字产业新一轮创新热潮。

 

今年2月,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揭牌暨年产20万片8英寸碳化硅单晶衬底项目启动。

 

同光股份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开展合作,共同研究碳化硅单晶制备关键技术,破解了一系列“卡脖子”难题,助推国家芯片关键基础材料的自主可控。今年6月,同光股份再次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。

 

数字产业化释能,点燃经济发展引擎。2024年,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4000亿元,同比增长19.2%。

 

拓场景,产业数字化提档加速

 

在数字经济主战场,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正上演着深度融合的“化学反应”。

 

智能钢厂长什么样?

 

10月15日,在位于武安市的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中厚板厂,红彤彤的钢坯在辊道上运行,经过多重轧制,最终变成一块块厚度8毫米以上的中厚板。

 

自从有了中厚板轧机智能控制大模型,用智能算法替代人工经验,如同给轧机生产线装上了智慧大脑,钢铁轧制更“聪明”了,转钢过程完全自动化,平均每次转钢时间缩短了2秒以上。

 

今年,河北省聚焦各市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,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企业与河北省企业紧密合作,开展垂直大模型研发。目前,全省已在钢铁、化工等26个领域开发292个垂直大模型,新技术、新应用取得新突破。

 

河北工业门类齐全,41大类工业行业中,河北省就有40类,拥有37万余家工业企业。丰厚的产业基础为河北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。河北省积极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,推动“人工智能+”,新应用、新业态、新模式正迸发出蓬勃生机。

 

“算”赋百业,传统产业悄然“智变”。省工信厅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上半年,全省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35.1%,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。截至9月底,上云企业超过11万家。2024年,河北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首次进入全国第一梯队,比2023年前进2位。

 

让数据多跑路,让群众少跑腿。

 

“现在办退休不用到多个部门往返跑,前一天在网上提交了资料,第二天就办好了,又快又方便。”石家庄市民席先生顺利办完退休手续后高兴地说。

 

线下“只进一门”,线上“一网通办”。近年来,河北省大力推进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,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,强化数据赋能,全方位提升“一网通办”能力。目前,已上线实施退休“一件事”、开办餐饮店“一件事”等31项“一件事”。

 

一朵朵“智慧云”,提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,提升民众的获得感。

 

在张家口,142个路口实现交通信号灯智能调控,从过去的“车看灯”变成了现在的“灯看车”,提升城市整体通行效率。

 

在邯郸,该市公积金部门和腾讯云合作,上线“数字柜台”系统,通过AI客服“邯小金”和智能业务办理平台,实现公积金提取业务“边聊边办”。

 

从教育评价大模型到智能医疗诊断,从自动驾驶汽车到气象大模型……各类面向细分行业的专用大模型正融入百姓日常,不断塑造新优势、激发新活力。

 

大河之北,风起“云”涌,数字经济拔节生长。未来产业里有产业的未来,更有发展的未来。

 

来源:河北新闻网